传承创新 接续奋斗——茶栽毛坝带根香,来试仙乡七碗汤

发布时间: 2020-10-17 19:09:18 来源: 中国利川网

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冉春平

1_副本.jpg

茶乡云雾 廖显蓉摄

水映荷蓬莲底净,茶栽毛坝带根香。不惜跋涉三千里,来轼仙乡七碗汤。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土木工程专家张良皋教授考察毛坝后欣然题诗赞美利川红茶的主产区——毛坝茶乡。

“利川红”又称为利川工夫红茶,问世至今已有170多年。“利川红”源于宜红,但又与宜红有本质区别,属典型的新派红茶。主要精选生长于利川毛坝、忠路、文斗、沙溪等高山及二高山地区的优质茶叶精料,全手工采摘,直接通过工厂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环节精制而成,每一粒都凝聚着利川茶人质朴的匠心。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次技术革新,利川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茶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近年来,利川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大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北省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茶叶主产区毛坝镇还获得了“湖北省十大茶叶名乡镇”、“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

2018年4月28日,“利川红”在中印首脑武汉非正式会晤中亮相,成为国事活动茶叙用茶,一时间,“利川红”声名大噪。“利川红”龙头企业飞强茶业,当年销售额增至3000万元,2019年突破6000万元。企业基地从唐崖河流域延伸至郁江流域,规模由4500亩扩大到万余亩。

茶产业已经成为利川市20万茶农脱贫致富支柱产业。

2_副本.jpg

利川毛坝云海小筑民宿 彭亚星摄

承前启后建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脱贫致富的背后是众多种茶人接续奋斗的力量。

十任书记种茶30年。1987年到2017年,利川市毛坝区变为毛坝乡,又变成毛坝镇。30年来,党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克服了观念问题、交通问题、能源问题、管理问题、标准问题、农残问题、收购问题等系列困难。农民的破瓦屋变成小洋房,摆脱贫穷奔向小康。30年间,这里什么都在变,唯有一件事没变:种茶。

企业发扬工匠精神,以茶为本。1980年首次发现冷后浑,经过3年多的努力,第一批比较满意的冷后浑样茶诞生。成果转为生产力,把样茶转为大批量的商品,需要生产企业和技术工人的再次努力,再次创新。2008年首次实现了利川工夫红茶的批量生产。

随后,茶业对红茶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再次改进和创新,寻求各个环节的最佳控制点。改一次萎凋为二次萎凋,为下步揉捻打下良好的基础;摇青工艺,让红茶鲜叶在摇青过程中增加摩擦,激活茶叶的各类芳香物质;改自然发酵为机器发酵;改一次烘干为多次烘干;增加红茶的理条工艺,让公司生产出来红茶外型紧细,乌润圆直,显毫不露毫,形成“利川红”外型的独特风格。

3_副本.jpg

利川红茶 杨顺丕摄

茶农守望土地,精耕细作。地处深山僻壤的农民饿怕了,也穷怕了,思想也最为保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走上种茶路。路子选定了,勤劳的庄稼人倾注全部汗水,让茶园面积一增再增,不仅解决了温饱还走向小康,让一个地方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19年,利川红茶加工企业达138家,“利川红”公用品牌覆盖面积18万亩。为了确保“利川红”品质,利川市对“利川红”从种植、管理到加工,设置一整套质量标准,并安排30多名专业生态巡查队员,负责检查农残和除草剂痕迹。

利川市政府及茶产业相关部门,针对“利川红”申请地域品牌保护制订“利川红”品牌管理方法,为符合使用条件的40家企业颁发使用“利川红”授权书。

为共同维护“利川红”品牌信誉,利川市茶产业协会还设计印刷了“利川红”产品防伪标志,自2019年7月1日起启用。凡在市场上出售的、未贴“利川红”防伪标志的“利川红”产品,均视为假冒产品,可申请市场管理部门进行查处。

正因为这样的坚持与守望,有了对事业的信仰、对土地的信任、对产业的希望,坚持心中有茶、品牌共建、茶企同生、接续奋斗,“利川红”才能长红。

未来已来,红茶时代,坚守初心,更好发展。如今,利川红已经成为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成为利川的新名片,也成为了利川人的一种精神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