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获高收益先尝高风险—— “养基”遭大跌,年轻人的第一堂投资课

发布时间: 2021-04-01 10:49:37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金凌云

阅读提要

2020年年末,基金市场形势还一片大好,部分白酒、医药行业明星基金甚至10天内上涨12%。基金火爆,直接带动许多原本在观望的年轻人入场。

但是牛年伊始,基金市场突然急转直下。原本涨势喜人的热门基金纷纷大跌,有些基金在短短两周内下跌30%,很多“90后”“95后”猛然发现,“养基”并不像网络调侃的那么轻松。

“本想抄基金的底,它却抄我的家。”

“每天亏几千,基金不饶人。”

……

3月以来,多个社交网站一片“哀嚎”,原因是基金跌了,还“跌跌不休”。

一入场就被“割韭菜”,年轻人上了一堂深刻的投资课。

匆忙进入 风险随之而来

“原来想的是基金收益会是额外收入,但现在看是每天最大的支出。”26岁的王鹏(化名)说,近些日子平均每天亏损约200元,偶尔会反弹一点,但跌的比涨的多,预期没达到,本金还亏不少。

“同事买得早,跌的是收益,我跟在后面,亏的是本金。”研究生毕业、在武汉某企业工作近一年的王鹏回忆,买之前各个社交平台都在讨论基金,就连身边同事也说收益高,但自己跟着一买就跌,也不敢吐槽,每天晚上就去社交平台上调侃,找跟自己差不多的年轻人抱团取暖。

“现在想想,网络热度可能是忽悠我们这种小白接盘的把戏。”王鹏说。

某高校24岁的研二学生安安(化名)就在去年年末入场。她说,为分散风险,当时买了多只不同种类的基金,刚买入的时候,形势还不错,但开年以后每只基金都跌,不到两周收益就跌没了,“原本是想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没想到载篮子的车塌了。”

这种焦虑甚至已经影响到她的正常学习。

“现在一天至少看3次基金走势,就怕买在最高点卖在最低点,连上课都在和同学讨论是止损还是继续持有。”安安说。

被网络上火热的声音裹挟,急急忙忙冲进基金市场的年轻人发现,没有体会到所谓的高收益,反而切实地感受了一把高风险。

在第一次尝试投资遇挫后,部分年轻人又通过网络倾诉,以调侃的方式讨论自己为数不多的投资经历。截至3月28日,某社交平台上“基金人已亏到毫无波澜”话题已经有4.2亿阅读量,超过5万人参与讨论。

“在社交平台交流理财心得,从网络推荐中选择热门基金,年轻人投资带有鲜明的特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温兴琦认为,涨也热搜、跌也热搜的背后还是互联网提供了便捷的空间,他们善于在网络发声,表达自己,但部分年轻人的理财知识并不完善,风险随之而来。

理财意识超前 理财知识不足

26岁的方皓(化名)已投资基金3年,自工作起所有的积蓄都投到各类基金,目前已累计投入数十万元。虽然近期基金大跌,但仍有一定收益。

“在财富网站上了解投资知识,再从网上寻找优秀基金经理购买旗下基金。”方皓认为,通过基金投资来进行财富增值比放在银行保本更有意义,但前提是掌握好相关知识,并有一定的风险意识。

在他看来,跟风投资基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理财知识与超前的理财意识不匹配、风险认知不足都会导致年轻人盲目投入。

“定期收益太低、股票风险太高、期货不懂行、投实体资金不足。”22岁的大学生钟悌(化名)即将毕业。她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压力大,工作之余想要赚钱,渠道有限。

“闲钱理财是首选,买基金在年轻人群体中很流行,但其实很多人不懂背后的运作逻辑。”钟悌说,支付软件推荐的基金收益高很吸引人,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软件上还有购买攻略,方便购买,但很多人没有体系化的知识,大多道听途说。

“与老一辈不同,年轻群体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希望通过投资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投资基金是一条现实的渠道。”温兴琦说,移动互联和数字支付时代,买基金像玩游戏一样便捷,投资门槛也低,很容易形成一股新生力量。

“但一些网络平台动辄‘近一年收益超130%’的宣传很容易误导年轻人。”温兴琦认为,互联网代销机构放大收益会导致大家降低对风险的防备。

武汉市一位从业人员介绍,互联网平台更像菜市场,里面可以轻易选购各种基金。但是,买什么、何时买,“菜市场”并不能给出建议,部分年轻人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支撑,跟风进入,最后只能以亏损结束。

“碰运气挣来的钱,大概率会失去运气丢掉”

随着对基金市场信心丧失,一些年轻人陆续离场。

据方皓透露,从2月20日到3月26日,他持有的34万元基金,已下跌近8万元,仅3月8日一天就跌了1.2万元,其中一只投资7万元的基金,开年以来损失了3.8万元。方皓说,他目前对预期收益的期待大幅下降,已将基金赎回一半,等市场行情转好再配置其他资产。

安安最终还是将所有的基金赎回,亏损了部分本金,“脑子更清醒了些,自己承受不了这些亏损,也没有耐心长期持有。”

王鹏也准备将持有的基金赎回,转而购买定期理财。

“碰运气挣来的钱,大概率会失去运气丢掉,甚至会损失更多。”王鹏说,不熟悉的投资市场,以后不会轻易进入,还是选择踏实工作。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尚重生,近来也关注到了年轻人基金热现象。他认为,除了专业投资者,很多人投资基金,其实是抱着一种投机心态去的,看到哪只基金涨就买哪只,希望立马获得高收益。

“好在大多数年轻人亏损数额不大,这次基金大跌就是年轻人的第一堂投资课。”尚重生说,投资是很严肃的事情,涨跌都是动态的,一头热闯进去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

“最简单的就是,在投资前想一想,如果这笔钱全部损失会不会对生活有明显影响。”尚重生建议,切莫陷入“机会式成功”的漩涡,盲目追高。

经济学博士、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教师付波航建议年轻人,在了解基本知识后,根据自身抗风险能力、偏好来选择产品。对不熟悉的基金产品,盲目崇拜不可取,更不要盲从网红基金经理。

“不能抱有投资基金就能一夜暴富的心态。”付波航说,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这是投资理财时必须谨记的道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