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发表即引起轰动 被译成七国文字享誉世界 《阿诗玛》手稿在汉保存完好

发布时间: 2021-03-31 08:49:2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黄子江整理母亲手稿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王荣海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通讯员 郝利红

“阿诗玛像荞叶,长得嫩汪汪,只知道高兴,不知道悲伤……”在云南省石林地区,流传着能歌善舞、美丽聪颖、不畏强权的阿诗玛传说。

上世纪50年代,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等七国文字出版,传遍全国和世界各地。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诗玛》的第一作者黄铁是武汉人。她于2014年11月去世,安眠在武汉市龙泉山脚下的孝恩园,享年95岁。日前,极目新闻记者在黄铁的儿子黄子江家中看到,虽然时光流逝近70年,《阿诗玛》手稿依然保存完好。

动人传说

“这都是母亲留下来的宝贵手稿资料。”3月19日,在汉口的家中,黄子江指着桌上厚厚一摞泛黄的资料,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记者看到,这些资料分为20册,名为《阿诗玛—云南撒尼族叙事诗(初稿)》,封底落款“云南人民文工团圭山组收集讨论,黄铁、杨知勇、刘绮执笔改写,1953年10月8日”。

黄子江介绍,1953年5月,云南省文艺工作会议后,经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黄铁建议,云南人民文工团派出一个小组,到路南县圭山区撒尼族聚居区进行阿诗玛传说的发掘工作,黄铁和文工团副团长杨知勇、女作家刘绮共同负担文字整理的重任。

在圭山地区的撒尼族中,人们口口相传阿诗玛的传说,阿诗玛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每当族中有喜事,老人们总会举杯高唱阿诗玛;年轻人遇到挫折,也会吟唱阿诗玛。撒尼族人经常说:“姑娘都是阿诗玛,小伙子都是阿黑。”

经过半年的努力,黄铁带领小组,完成了阿诗玛的故事整理工作:善良美丽的农家姑娘阿诗玛,被头人热布巴拉看上。热布巴拉要阿诗玛嫁给他的儿子阿支,阿诗玛坚决不从。热布巴拉派人将阿诗玛抢走,阿诗玛的哥哥阿黑闻讯赶回救援。阿支提出和阿黑比赛一决胜负,并企图放虎伤人。愤怒的阿黑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阿支见状只得释放阿诗玛。但是,热布巴拉买通崖神,放出洪水将阿诗玛淹死。阿黑伤心地呼唤着阿诗玛的名字,但只有石崖回应他……

1954年1月30日,黄铁等人整理的长诗《阿诗玛》发表,在国内引起轰动,各大报刊纷纷转载。后来,《阿诗玛》被译成英、法、俄、德、日等七国文字出版,影响进一步传播到全球各地。

一门三杰

“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早期革命家庭。”黄子江告诉记者。他的爷爷黄负生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黄负生和陈潭秋、包惠僧,一同为湖北武汉地区党的负责人。他参与创办并主编的《武汉星期评论》,对传播新思潮、抨击旧制度、改革教育与改造社会以及推动工人运动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23年,黄负生牺牲,1945年被确定为革命烈士。

黄铁原名黄宏世。黄铁的哥哥黄钢,毕业于延安鲁艺,是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和新闻记者。1938年,黄铁从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她和哥哥被合称为“钢铁兄妹”。新中国成立后,黄铁参与筹备、创办了武汉市文联和云南省文联。

黄铁对家乡感情深厚,晚年一直住在武汉,深居简出,笔耕不辍。“婆婆虽然年纪大了,还患了多种疾病,但总是待在书房写作。只要自己能做的事,她从来不让别人帮忙。”黄子江的老伴陈红珍介绍。

黄子江回忆,母亲去世前,曾两次叮嘱:她走后,丧事一切从简,不要麻烦组织。2014年11月21日,黄铁因病辞世。黄子江遵照母亲遗愿,悄悄办了丧事。为了不打扰左邻右舍,他连花圈都没买一个。

“母亲一生总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她一再告诫我们,面对困难要不屈不挠。这是母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黄子江动情地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