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莼菜采摘时

发布时间: 2020-05-29 19:09:30 来源: 中国利川网

中国利川网 特约记者 秦卫飞 通讯员 王仲伟

采摘莼菜

春末夏初,莼菜冒芽,又是莼菜采摘时。

步入利川市睡芙公司在凉雾乡继昌村的千亩莼菜基地,在大片大片的莼菜田里,处处可见勤劳的村民采摘着莼菜,一片片叶圆茎细、质柔嫩滑的莼菜芽在指尖欢快跳动,跃入她们身前的篮子里;蓝天之下,一只只白鹭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祥和的田园美景图。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的鲜莼菜供不应求,多数空运至日本、韩国。”睡芙公司总经理谭明富说。受疫情影响,国外订单全数退回,国内订单锐减,导致莼菜企业不敢收购,莼农不敢开采。

莼菜是凉雾乡“一乡一品一节庆”的特色产业,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小康菜”。

“决不能让刚有起色的扶贫产业再遭重创,决不能让刚脱贫的乡亲再度返贫!”5月8日,凉雾乡党委政府召开鲜莼菜收购座谈会,与市场主体达成共识。政府投入8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企业,企业按每公斤6元的价格,对全乡莼菜做到应收尽收,切实保护莼农收益。

2013年,利川佛宝山产区莼菜大面积齐根腐烂,近2000亩绝收,邻近的产区也不同程度出现这种“怪病”,利川的传统名品莼菜,生产遭遇灭顶之灾。

莼菜死亡,表象是虫害,根源在于生态严重失衡。药方只有一个,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找回失去的平衡。

2016年初,凉雾乡试行莼渔共生技术:一亩莼菜田里,鱼苗总数控制在正常鱼塘的十分之一,让草鱼、鲤鱼、青鱼、泥鳅、鳝鱼等吃掉大部分杂草、害虫,排泄的粪便还是很好的有机肥,用食物链维持莼菜田生态平衡,扼制病虫害。

“不打药施肥,还可收获些鱼货,一块田有了两项收益,一亩莼菜可卖9000元,生态鱼货可卖6000元,划得来。”牵头试验的谭明富非常认可这一模式。睡芙公司流转1200多亩水田,建起莼菜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并严格按《利川莼菜》省级地方标准和《利川莼菜种植规程》种植。

“莼菜收购虽然推迟了20天开秤,价格也没去年的好,但今年莼菜长势好,品质优,产量高,可以弥补我们的部分损失!”在收购现场,靠种莼菜脱贫的邬龙忠感慨道。

如今,在继昌村莼菜基地,每天都有500余人在莼田里忙碌。“手脚快的每天采个100多斤是没问题的,一天挣个两三百块没问题!”谭明富介绍,今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减少,在家采莼菜的增多,莼菜跟茶叶一样,越采越肯长。

美丽的继昌村莼菜基地(李启明摄)

至2019年底,凉雾乡莼菜面积发展至2万余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辐射近3万农民,带动8000余农村困难群众摘帽脱贫。其种植面积、年产量及品质均为全国第一,摘得了“中国莼菜第一乡”的桂冠。

莼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拉动了当地民宿旅游业的发展,还对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乡村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凉雾乡莼菜产区,80%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种有1-3亩莼菜,已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游览如画美景,还能品尝到鲜美的莼菜,享受着原生态的风景。

诸菜之中,莼为第一。莼菜被国务院于1999年8月4日批准列入中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04年,被原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也是迄今为止国家唯一蔬菜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世界珍奇”、“中国一绝”、“水中碧螺春”、“二十一世纪生态蔬菜”。民间也流传“小孩吃莼菜聪明,女人吃莼菜美容,男人吃莼菜雄起”的佳话。

去年11月,莼菜制作技艺被列入利川市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莼菜产业的发展披上了“非遗”的霓裳,植入了文化的因子。截至目前,凉雾乡已举办过两次“莼菜文化节”,通过开展莼菜文化、民俗节庆表演、莼菜采摘比赛、莼菜菜品比赛、莼菜风光摄影比赛等,对莼菜制作技艺予与保护与传承。

目前,利川市委、政府发出倡议,开展莼菜“六进”活动,即莼菜进机关、进学校、进超市、进景区、进电商、进餐馆,为疫情之下的莼菜找销路。

采访手记: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凉雾乡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其莼菜产业这一生态发展的生动实践,将给人们的发展观、价值观和财富观带来一次全新的绿色洗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