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鸽”显神通

发布时间: 2020-04-27 19:09:35 来源: 中国利川网

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李锟 周峰

鸽棚里的鸽子

利川市文斗镇长顺坝村8组,山上新建了近40亩的鸽棚。鸽群在笼里扑腾出阵阵雪白小浪潮,“咕咕咕”叫个不停。

“记录鸽子下蛋的时间必不可少,每一对种鸽的生产情况都要了如指掌。”周青松正给鸽子忙着喂食,加水,记录幼鸟的出壳时间。

2018年,在外务工创业多年的周青松回家创办了天之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经过不到两年的发展,现在该合作社喂养了5000多对鸽子,每个月能够出产乳鸽7500到8000只,销往周边地区。

外出务工萌生养鸽梦

40岁的周青松出生在文斗镇长顺坝村,早在1999年,不到20岁的周青松就开始背井离乡,到广东去打工。

“刚出去的时候个子瘦小,做重活做不了,只有在别人的农场干农活。”帮别人养过鸡、养过鱼、种过菜,回忆起刚出去那会儿,周青松感慨不已。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青松进入了一家乳鸽厂工作。

“当时我所在的厂生产的乳鸽主要销往香港。”周青松说,在乳鸽厂的几年内,从育肥、种鸽喂养到乳鸽的宰杀、销售,自己学会了鸽子的养殖和销售流程。

“2003年的时候,乳鸽销往香港卖到13元一只,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我们的销售价格也只有20元一只。”乳鸽的价格相对稳定、市场前景广阔,周青松萌生了自己创办乳鸽厂的想法。

从乳鸽厂辞职,身上积蓄不足以支撑自己创办养鸽厂的梦想。学了一身养鸽技术的周青松又开始在汽车修理厂工作、跟着别人去做装修工程。

“听说我们这里有几个人都在养鸽子,街上的李朝喜光是卖种鸽就卖了160多万元,我养鸽子的梦想从未忘记。”周青松说,乳鸽营养价值高,自己一直想找地建立鸽子厂。

回乡创业让梦想实现

2018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周青松回到老家长顺坝村,准备翻修自家的老房子。

在办理翻修房子的相关手续时,周青松在村委会和村支部书记杜良贤、尖刀班成员探讨了村里产业发展等问题。

周青松给鸽子喂食

山大人稀、产业基础薄弱,当地老百姓致富门路少。周青松想到了在自己家乡养殖乳鸽。

2019年4月4日,天之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

38亩土地的流转、产业路的修建、供电保障等问题,都在文斗镇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一一得到了解决。

2019年10月,厂房建成。“现在家乡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整个合作社从注册到厂房的建成特别顺利。”周青松说,政府帮忙安装了一台变压器,产业路也修通了,正在准备硬化道路。

“种鸽是从成都运送回来的,那里的气候和我们的这里相差不大,种鸽的成活率达到了90%。”周青松说,建厂房、买种鸽等花了近300多万元,最感激的还是政府给予了他88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这88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是由村里借给该合作社使用,每年收取利息3.52万元,利息作为长顺坝村的集体经济收入。

周青松算了一笔账:一只乳鸽从鸽子蛋里面出生到长成乳鸽只需要22天;一个棚两千对种鸽,投资三十万元,每个月出三千到三千五百只乳鸽,按照每个14元到15元一只,收入都达到5万多元;一只鸽子的平均利润在4元左右,一年的收入在12万元到15万元之间,种鸽、农具都还可以继续生产,每年都是纯利润。

“家里只要有两个劳动力就可以养殖乳鸽,我想发动村民们跟着我一起养殖,我负责提供技术和乳鸽回收销售。”周青松说。

让鸽子飞出大山

“饲料主要是当地农户的玉米、高粱、小麦、豌豆,饲料不用粉碎。”周青松说,如今已经买了20多万元的饲料,几乎都是周边农户家中收购的。

同时,厂房建设、乳鸽喂养等可以吸引周边农户就业。

种鸽

“我们的鸽厂零污染!”周青松自信地说,鸽子的粪便全部打成包卖给农户,6元一袋,每袋五十斤,用于周边农户种植油茶、柚子、茶叶等农作物,鸽子粪便变成了天然的肥料。

同时,鸽子的消化系统短,吃进去的食物经过两个小时就可以排除体外,吸收的营养不多,因此鸽子粪便还可以经过发酵,变成颗粒加工成饲料,喂鱼、喂猪。

“目前厂房的规模可以喂养种鸽35000对,到时候一个月的产值就有100多万元,利润可观。”目前,又一批种鸽即将开始生产,周青松正在扩大养殖规模。

“目前主要是走线下销售的渠道,正在打通线上的渠道。”现在已经有在外从事电商运营的熟人联系周青松,打算将乳鸽推上京东生鲜等平台。

“我希望让我们的鸽子飞出大山,飞到各地的餐桌上,通过这个产业改变我们村的面貌。”周青松对养鸽产业充满希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