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买的基金,赚的没有别人的多?

发布时间: 2020-06-01 19:57:17 来源: 老罗话指数投资

来源:老罗话指数投资

自从成为了基金从业者,日常聊天就开始覆盖“哪个板块有前途”和“你的基金怎么样”。

然后我发现,在过去的三个月里:

年后的第一波上涨,朋友的基金涨势一片火热,我的温温吞吞;

后来有一段时间的下跌,朋友的基金亏得多点儿,但我亏得也并不少;

在系统性恐慌过去后,朋友的基金再度高歌猛进,我的还在小火慢炖……

这还怎么叫人淡定啊,分分钟想换仓。

但是,这个时候千万要冷静!

就算市场热点燃烧了你的芳心,也不能盲目跟风、频繁交易。追逐市场上涨可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选择了波动较大、并不适合自己的基金,甚至会产生“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错觉。

哎,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

今天我们就来支支招,谈谈在发现自己的基金涨得不够快时,要怎么办?

基金为什么涨不多?

首先,基金的表现受制于它所投资标的的表现。

也就是说,假如你选择了波动最小的货币型基金,它投资标的是信用等级高、可以快速变现的银行存单、国债、政府短期债券等等,收益本身就不高,基金经理很难创造一飞冲天的收益曲线的。

而针对我们经常选择的权益型、债券型、货币基金指数,我们对它们的基金指数年度表现进行了统计:

表:主要基金指数2010年以来年度表现对比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20日。

风险提示: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到:

1、权益基金的年度表现波动较大,总体来看年度涨幅平均值也较高;

2、货币市场基金指数过去年度均为正收益,但平均收益较低。

3、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和波动介于权益、货币二者之间。

也许数字看上去并不那么直观,我们再画一张草图。

A资产的长期收益较高,波动也较大,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投资体验可能反而没有B资产那么好,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虽然权益型基金整体收益较高,但是波动也比较大,需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平均下来,年度的涨幅也并没有传说中的“动辄翻倍”,所以我们要给自己更合理的预期。

其次,是不是我追热点的速度够快,下跌就追不上我?

也不见得。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各类消息带来的影响容易被放大,短期的风吹草动在市场上可能会造成小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了某个行业或者主题表现的,是它们的长期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而短期的频繁申赎,虽然目的是找到更好的买卖时机,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并不从事专业的投资交易研究,结果反而可能推高交易成本。

市场存在板块轮动和热点切换,那么如果没有真正影响收益的事件,比如系统性的市场下跌、大额的申购赎回、基金经理风格巨变,我们不妨给基金多一些耐心和信心,避免错过收益。

我们应该怎么做?

01

投资需要逐步打怪练级。

在我们刚接触市场的时候,建议不要一上来就奔着高收益,先谨慎、稳健为主。

先熟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再慢慢尝试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修炼好心态,减少冲动,理性认识投资收益。

在投资基金前,更不能盲目跟风,要了解基金的重要特征,比如投资范围、费率、风险收益特征,再了解基金的历史表现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最好是风格稳定、历经牛熊。

02

炒股和投基金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

今天我们讲了不建议追高追热点,但也有些朋友在基金净值涨高后就迫不及待地发起赎回。

实际上,基金净值高,不等同于股票的高估值、高点位。

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持仓,一只优秀的基金是着眼于长期的,不需要我们自己频繁进出、天天盯盘。如果没有其他的投资安排,不妨再继续观察。

我们也可以减少自己的观察频率,说不定过段时间,基金又走出了更好的表现。

03

可以通过定投、分散投资的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上面有说到,对于波动较大的资产,我们在投资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

通过定投的方式,把自己的闲散资金分散投入,非常有利于减小心理负担。

还可以通过分散投资,选择一些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比如权益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追求“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