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一把正发行的恒生科技ETF

发布时间: 2021-05-12 16:58:00 来源: 裸眼看财经

【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69 篇文章

3000字 | 全文阅读需21分钟

在过去的160多篇文章中,笔者好像从来没有给大家推荐过指数基金,我是有着充分的理由——A股市场上存在着广泛的阿尔法收益,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会大幅跑赢被动指数基金,历史经验已经无数次地帮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这篇文章是个例外,因为真的有很好的指数基金产品推荐给大家——正在发行的恒生科技ETF,目前正在发的有6只,分别是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ETF、大成恒生科技ETF、华安恒生科技ETF、博时恒生科技ETF和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

这6只ETF产品几乎是没有差别的,都是完全跟踪恒生科技指数,大家买哪一只都一样。部分产品是只卖今天一天的,最晚的卖到18号,错过了发行的时间也可以再买,很快这6只ETF产品都会开放上市,到时候大家可以在二级市场上直接交易。

后面的这些文字,跟大家聊聊这6只恒生科技ETF到底哪里好。(补充提一句,嘉实恒生科技ETF也进入了发行队列,将从5月14日开始发行,不知道该不该放在首批列表中)

6只QDII基金获得80亿元额度

指数基金好不好,跟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没多大关系,关键是看跟踪的什么指数。这6只恒生科技ETF齐发,很明显能看出来是监管放开的闸口,不然早有基金公司捷足先登了,监管层还是足够重视这个指数,有心把H股宽基指数做得有模有样。

大家要先弄清楚一点,像这6只基金一样全额配置港股成分股是无法走港股通的,只能利用QDII额度做成QDII基金,就是公募市场上投美股的基金一样,每家基金公司都有固定额度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去买,这也是市场本身对上市公司的保护。

特别巧合的是,笔者在两天前刚好赶上了大成基金冉凌浩的直播,正是大成恒生科技ETF的基金经理,他特别提到了大成这只QDII基金用的是自己的额度。仔细琢磨了琢磨这句话,有可能是监管给了这6只QDII基金特批了指定的额度。

从6只恒生科技指数ETF发布的公告来看,6只QDII基金均限额80亿元发行。说实在的,80亿元这个额度有些超乎意料,比预想的规模高出了一倍不止,监管豪批480亿元的QDII额度,也能看出来对恒生科技ETF这个新产品寄予厚望。

笔者拉取了一下数据,公募市场上存量的175只QDII基金,平均规模仅有7.53亿元,单只QDII基金规模超过80亿元的仅有3只。分别是中概互联网ETF、H股ETF和恒生ETF,最新规模分别是83.32亿元、102.81亿元和126.61亿元。

很直观,大家应该能感受到这6只QDII基金的分量了。如果这6只QDII基金把额度全部卖完,合计480亿元的规模会占到存量QDII基金总规模(2424亿元)的20%,整个QDII基金业务兢兢业业发展了13年,突然空降了六位“四当家”。

恒生科技指数的编制及成份股

大概清楚了监管对这6只QDII基金的定位,我们再来看看这6只指数基金跟踪的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于2020年7月27日,成分股是经过筛选后的30家港股市值最高、流动性最好的科技企业,整体特点是高研发投入且高盈利高回报,很纯粹的科技属性。

港股上市公司要想成为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首先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其一:1)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互联网平台;2)研发投入占到其营业收入的5%以上;3)收入增速超过10%。在所有入围的上市公司中,选出市值排名前30的公司。

恒生指数公司公开信息,在2020年7月17日的恒生科技指数,30只成份股总市值超过18.24万亿港元,相当于22.09万亿元人民币,占到了整个港股市场总市值的26.67%。这跟A股差不多,A股市值前30公司总市值是23.05万亿元,占整个A股总市值的26.66%。

这是截止到今年4月末的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名单,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左半边的15家上市公司几乎都是科技龙头,右半边的15家上市公司,最差也都是细分行业的领先公司,在同行业内要么排第一要么排第二的公司,这没有什么疑义。

略微熟悉一些港股市场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买港股市场不建议直接买恒生指数,因为这个指数被后面的成份股拖得很累,以至于头部科技股的威力几乎发挥不出来。这有点像A股市场上的上证指数,历史表现远没有沪深300指数优秀,一个道理。

恒生指数是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第一个旗舰指数,能够最直观地反应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之后,他们还推出了一个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囊括所有在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再之后,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第三个旗舰指数就是恒生科技指数了。

为什么要推荐恒生科技ETF

推荐恒生科技ETF,其实是在推荐恒生科技这个指数。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到,这6只恒生科技ETF几乎没有什么差别,都会密切跟踪这个指数的表现,大家买哪只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恒生科技指数的过往表现好,相关ETF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

其实最推荐的主投港股的基金,本应该是主动管理型的港股权益基金。笔者也在以前文章中推荐过一只国富大中国精选QDII基金,现在也依旧推荐,过往业绩表现一直坚挺,规模涨的也非常凶,两年的时间从3亿到了30亿,感觉快要限购了。

再剩下的就是ETF指数基金了,流动性比较好的也就是两类产品,恒生ETF和中概互联ETF。前者我们已经简单讲过了,衡量的是整个港股市场,业绩表现平平,至于后者,其实也是很好的港股配置产品,我们把中概互联ETF和恒生科技ETF放在一起说。

中概互联ETF和恒生科技ETF的配置方向其实是差不多的,只是中概互联ETF更极端一些。中概互联ETF的第一大权重股是腾讯,权重占到了30.1%,第二大权重股是阿里巴巴,权重占到了24.49%,第三大权重股是美团,权重占到了9%。

换句话说,中概互联ETF是把近55%的权重配置到了腾讯和阿里上,而中概互联ETF对这两只个股的配置权重差不多都是8%。要看投资者更认可哪种权重分配方式了,看重腾讯和阿里的朋友们其实更适合中概互联ETF,看好整个港股科技则更适合恒生科技ETF。

中概互联ETF的前十大重仓股:腾讯控股(30.1%)、阿里巴巴(24.49%)、美团(9%)、拼多多(4.68%)、京东(4.52%)、京东(4.23%)、快手(3.25%)、小米(2.85%)、网易(2.44%)和贝壳(1.95%),这10只成分股的总权重占到了87.51%,持股十分集中。

恒生科技指数的前十大重仓股:阿里巴巴(9.14%)、小米(8.36%)、美团(7.47%)、快手(7.31%)、腾讯控股(7.15%)、京东健康(6.48%)、舜宇光学(6.46%)、京东(6.04%)、中芯国际(5.04%)和阿里健康(4.46%),这10只成分股的总权重占到了67.91%,持股相对分散。

中概互联ETF和恒生科技ETF

如果是对腾讯和阿里没什么投资概念的投资者,该如何在中概互联ETF和恒生科技ETF中做选择?两大指数在过往的业绩表现最有说服力,毕竟,大家买来买去最终还是想要低波动高收益,能稳定给投资者赚钱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中概互联ETF成立于2017年1月份,我们就对比这两大港股科技指数在2017年到2021年期间的表现。恒生科技指数的业绩来源于第三方机构的回溯,笔者参考了大成基金冉凌浩直播的相关素材,在此对大成基金表示感谢。

从上图表的对比中不难发现,虽然中概互联指数对腾讯和阿里给予了近乎55%的权重,但收益和波动更明显的还是恒生科技指数。尤其是在2020年,恒生科技指数高收益高波动的特点被无限放大出来,中概互联指数则相对稳定。

如何在中概互联ETF和恒生科技ETF中选择,还是要看大家的风险偏好是怎样的,但无论如何这都不失为好的QDII基金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尤其是2021年,投资经理大都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说白了,就是看好港股科技的机会。

最后,给大家提供一下上文提及相关产品的代码,供需:大成恒生科技ETF(159760.OF)、易方达恒生科技(513010.OF)、华夏恒生科技ETF(513180.O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513130.OF)、华安恒生科技ETF(513580.OF)、博时恒生科技ETF(159742.OF)。

还有嘉实恒生科技ETF(159741.OF),华夏恒生互联ETF(513330.OF)、易方达中概互联(513050.OF)、国富大中华精选混合QDII(000934.OF)。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