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圆石投资黄咏:科技股国产替代逻辑强化,造就面板双寡头垄断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1-03-31 08:57:26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记者|齐永超

国产替代是中国科技股投资最确定的机会,也是中国工程师红利最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依靠中国工程师红利,在科技替代与应用创新领域,中国现在已经处于强势梯队。

相比许多科技龙头的大幅回撤,面板、电容器等部分科技股却逆市走强,甚至有的公司创出新高。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科技股的价值该如何辨识?

对此,《红周刊》记者专访了长期专注科技股投资的广州圆石投资董事长黄咏,在他看来,因为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在于科技推动,所以科技领域总是会产生很多成长性很好的公司。目前,如面板、电容器等领域整体仍处于景气周期,它们同时也是未来产业链转移、国产替代的显著受益品种。特别是“面板双雄”,已经步入垄断新格局。

低利率环境将持续

利好科技等成长类股票

《红周刊》:科技股近期分化严重,部分龙头表现抗跌、甚至逆市走高。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黄咏:科技股细分领域众多,近期部分科技股表现较强,我认为首要的一个逻辑在于景气度回升带来的估值修复,特别是随着部分科技股业绩释放。带有周期性的公司出现强势表现,往往也正是周期走向景气的时候,比如近期持续涨价的面板。

科技股有比较明显的行业周期与产品周期,比如电子,可能有6~8年的一个行业周期,这主要是由供给、需求的变化引起,并且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第二种是产品具有生命周期,比如电子类产品,有一些生命周期非常短,这就决定了它的行业景气也不会持续太长。所以科技行业之间的景气度也并不同步,这也是科技股后期是否会进一步表现的重要因素。

《红周刊》:您曾表示,实际利率长期内保持较低水平与政策面的利好是科技板块的重要推动逻辑。

黄咏:是的。因为全球的利率整体处于一个历史最低的位置,所以这对科技类等成长股未来价值的折现是非常有利的。比如我们估算一家科技公司10年后有10倍的市值增长,那么,如果以一个很低的利率折现回来,它的现价就非常值钱,如果用比较高的利率折现,它现在的价值显然会相对下降。所以,现在低利率的环境是非常有利于成长股的,即使近期利率有所回升,但会稳定在一个较低区间,我认为这个现象未来还会继续。

除了资金环境有利于科技股以外,其实政策环境也会对科技股非常有利。比如科创板的推出,为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和良性泡沫的土壤。我们国家发展到当前阶段,需要通过高科技产业来完成产业的升级。因为社会的进步主要是由科技来推动的,由消费来拉动。所以,科技领域更多代表着一种成长性,其中也总会产生很多成长性很好的公司。

《红周刊》:美债利率等近期有走高趋势,这是否会对科技股形成扰动?

黄咏:一般而言,市场对于美债利率上行的拐点都是很敏感的,因为它是一个趋势性的东西,以10年为周期来看的话,它利率是下行的。但后期会逐步趋缓,对市场的影响也会不断弱化。

目前来看,美国大幅提高利率的概率很低,美国债务数目巨大,如果经济没有强劲恢复,提高利率对它非常不利,当它提高利率的时候,应该是全球通胀比较明显的时候。另外,中国的经济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我们的GDP增速逐步走缓,但绝对贡献值很大,而利率往往是跟国家的 GDP增速具有一定的关联,我们利率如果太高,企业是很难赚到钱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或者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随着我们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中国的利率应该也是波浪式、螺旋式向下的。

如果从全球的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货币贬值是长期确定的,因为全球央行除了周期性的货币收放之外,它的整体趋势就是多放货币。即便利率环境出现一定变化,但我觉得是一个正常的利率波动,因为去年过于宽松,所以会逐渐回归常态。从长期来看,这对科技股的影响是有限的。

科技股研究门槛相对较高

更容易实现高成长投资

《红周刊》:您有互联网领域实业经验,并确立了以科技主线为核心的布局方向,这与其他机构侧重白酒等消费领域有很明显的区别。

黄咏:与科技股相比,消费股更容易跟踪、容易研究,这是消费股的优势,同时也是一个劣势。科技股的优势之一就是它能够容纳我们研究的时间,能够容纳深度研究,正因为我们生活中没那么常见,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去研究,这样在我们专注的某个领域才能够形成一个认知差。同样一个领域,如果市场看到的是一两年的机会,而我们看到了三四年,我们与市场的认知就能够拉开差距,而这种认知差终究也会在股价上得到兑现。因为科技股是具有一定的研究门槛的,而这个门槛就是我们喜欢的。

从机会的角度,消费股比较稳定,突然爆发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科技股则不同,会经常出现超预期的表现,甚至是数倍级的增长,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所以,对于科技股,我们本质是追求高成长投资。

《红周刊》:公司核心产品在最近三五年表现不错,在近期的调整中也相对强势,如何做到的?

黄咏:一直在我们基金第一重仓位置的是一只军工股,我们在2016年就开始建仓,在2017年、2018年进一步加了仓,这是我们比较成功布局的个股之一,从当时最低位到现在已经有接近10倍的收益。另外,我们买入的一只光伏股,累计涨幅也十分可观。

《红周刊》:对于您提到的光伏股,什么时候开始跟踪、挖掘的?

黄咏:受政策推动,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大的趋势,光伏的产业逻辑很明朗,而且空间很大。2020年光伏发电迎来了平价上网的拐点,所以,我们把光伏列为重点关注领域。当时,产业格局已经十分清晰,龙一、龙二已经坐实,但通过我们深入分析,我们预判,另外一家市值相对不大的光伏公司会有更高的成长性,所以我们把这只个股列入了重点建仓标的。

在我看来,这家光伏公司具有很好的业务拓展能力,它先从光伏设备做起,本身具备能生产从硅锭到硅片加工所需全套设备,在行业爆发趋势确立后,它果断向下游延伸,生产下游急需的硅片。另外,它的技术跟进能力很强。比如某企业推出了210系列光伏大硅片,它很快就跟进做出产品。再如某企业主推颗粒硅原料,它也很快跟进采用。另外我们发现,它的市场敏感度非常强势,比如一旦有行业机会出现,它就投入很大产量,并且与行业里面一些下游的企业建立了非常好的联盟关系,它的产能又能够顺利消化出去,所以它的业绩上升很快。去年前三季度,它的业绩就出现了一个翻倍的增长,增速远远高于龙一、龙二,而受此刺激,其去年全年的股价涨了6倍。

国产替代是科技股投资最确定机会

应用创新较为强大

《红周刊》:国产替代是中国的科技股当前以及未来的重要投资主题之一。

黄咏:是的。我认为,国产替代是中国科技股投资最确定的机会,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有最庞大的工程师队伍,而科技替代正是中国工程师红利最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

科技替代的市场已经是现成的,技术可行性得到充分验证,技术路线也是公开的,只需要攻克一些局部关键技术环节就可以。一旦技术攻克之后,市场竞争主要就看性价比和服务能力。高科技产品竞争对手基本是美、欧、日、韩,中国的生产成本优势巨大。很多科技产品,它的主要下游客户就在中国,所以就近服务的优势也很强。所以一旦国产科技产品能够替代、能够量产,国内客户经常会迅速转用国产产品。特别是中美竞争环境下,大部分企业都很重视供应链安全,转用国产供应商可以加强供应链安全。

所以我们认为,在多数科技领域,科技替代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另外容易跟踪,国产替代的进程从0~1是比较困难的,一旦完成0~1的突破,它就跨入了从1~n的过程,从1~10、从10~30都是企业比较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也是我们追求“三高投资”(高成长、高持续、高确定)时更容易把握的一个阶段。随着下游市场不断拓展,国产替代的龙头公司份额也会迎来稳步提升,形成规模效应。

《红周刊》: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

黄咏:科技创新分为底层和科技应用层,底层技术创新是我们的短板。我们的顶层科学家队伍比较薄弱,根技术的把握能力较弱,缺乏一些顶级的实验室,所以我们当前底层的创新还是相对落后的。

但是我国具有比较庞大的工程师队伍,除了科技替代,在应用上也是能够发力的,比如共享单车的应用、短视频以及其他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更多的体现在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意。但这背后也是需要很强的工程师队伍才能支撑的,我国在这方面比其他国家是具有优势的。

整体来看,在科技创新领域,除了一些底层技术中国相对较弱,中国在应用创新领域现在已经很强了。

面板双寡头垄断趋势继续强化

电容器国产替代“路径清晰”

《红周刊》:随着产业格局的变迁,面板也在加速国产替代。这其中存在哪些机会?

黄咏:对于面板,我们主要聚焦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产业转移。像三星、LG等国外厂商基本上都在逐渐退出,但是全球的面板在向中国转移,并且形成了京东方、TCL两个企业的双寡头格局。作为技术壁垒较高的重资产行业,目前面板的产业格局已经比较稳定,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仍会处于一个良性的双寡头局面,并且市场份额也会相对牢固。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京东方跟TCL后面的成长性也是相对确定的。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定价权。电子产品的涨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目前来看,包括面板等多数电子产品都在涨价,这对面板公司形成了一个有利的行业格局,京东方、TCL以后的定价能力就会更强,而这也同样受益于双寡头的行业格局红利。

《红周刊》:我国电容器需求巨大,但国产率长期较低。如何看待未来的行业空间?

黄咏:电容电阻是一个国外寡头垄断的市场,我国电容器国产化率长期不高,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占率也很低。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日韩的企业,而日韩的企业一直是在行业的高端,它们有一个原则,就是中国企业一旦进入毛利最高的市场领域,它们一般就会退出。再加上它们的研究队伍力量相对不足,现在已经有序的向汽车电子等这种高端产品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国产替代的空间。比如原来一台手机所用的零器件几乎都是用质量最好的,消费电子的厂商对价格考量因素要远低于对质量、对可靠性的考量,它们对价格敏感度是较低的,质量才是第一考量。随着下游厂商开始追求供应链的安全性,向国产器件转移,一旦决定选择国内的企业,它会有一个相应的动作,就是会想办法帮助上游提高质量,所以这个对电容器相关公司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在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中,我认为电容器领域未来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同时我认为也是整个国产替代中,科技投资里比较容易把握的一个领域。

(本文已刊发于3月27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