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历久弥新——记一位“底仓型”权益投资长跑选手

发布时间: 2022-03-05 10:57:26 来源: 市场资讯

2018年,在经济内忧外患之下,A股市场遭遇了几乎整年的一路下跌,进入四季度后,整个市场的情绪已经在冰点。

面对不断探底的指数和一再缩小的成交量,陈启明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以年为维度来衡量,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的众多优质公司,已经极具投资价值。

2018年底的一次渠道销售培训中,会议室里愁云弥漫。系统性的风险面前,无论是基金经理、渠道销售经理还是基金持有人,都承受着巨大压力。陈启明用特别的方式表示了自己的信心:“现在市场上投资机会很多,我个人愿意继续增持自己管理的基金,与持有人风险共担!”

这个在当时看有点过于冒险的言论,却很快得到了验证。2019年,在全球量化宽松的助推中,A股开始迎来一轮由科技板块引领的结构性机会。半导体、计算机、消费电子、医药等等赛道都走出了一路向上的行情。

在市场恐慌的时候乐观,在情绪高涨的时候谨慎,这种穿越噪音的自信和果断并不是一天形成的。

从2005年成为一名研究员算起,陈启明步入证券行业已16年有余,管理基金产品也已经超过7年。期间有过顺境,也有过逆境。这位投资老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投资节奏。用冷静的视角看待市场,以均衡的组合对抗波动。

在7年多的基金管理生涯中,他不是年度业绩前十榜上的常客,但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细水长流下,目前管理的产品都有着优秀的长期业绩表现。以陈启明管理时间最久的代表作华富价值增长为例,任职以来回报达到379.04%,是同期基准的4倍以上,在2021年震荡多变、板块轮动频繁的市场,也同样取得了29.62%的成绩。

业绩数据来源:华富基金、经托管行复核;业绩基准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1.12.31

优秀的长期业绩表现,陈启明是如何做到的呢?

1

摒弃市场噪音,做长期正确的事情

2014年9月,陈启明正式上任,开始管理自己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

在此之前,他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本科、复旦大学会计硕士毕业后,已经从事九年的行业研究。复合的教育背景帮助他在个股研究上游刃有余。跟踪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变化、研读公司财务报表、分拆收入建立财务模型…对于陈启明来说,已经如同肌肉记忆般的熟练。

但是在刚履新基金经理的第一年,仍然受到了市场的极大震撼。2015年,A股市场碰到了历史上最为极致的行情演绎。从上半年的顺风顺水,到下半年的急转直下,仿佛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切换。全年下来,尽管陈启明仍然取得了可观的收益,但是亲历这样的巨幅震荡后,他对于投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怎么样才能有效管理回撤、平衡风险和收益?

当时作为新人基金经理,陈启明理解,押注单一赛道或者做频繁轮动的做法,一旦做对,能够带来短期净值的巨大增长。在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行业,短期排名正是基金经理成名的捷径。

但是从持有人的角度出发,陈启明认为,摒弃市场噪音,做长期正确的事情,才能更好地为持有人服务,创造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这样思考的结果,是他更加重视企业的长期业绩增长——既然市场短期的估值波动难以把握,唯有通过企业可持续的成长来穿越周期。

他也更加重视对组合风险的把握,将“均衡”融入自己的投资风格中。他不追求个股的极致表现,而是分散布局,以构建高胜率、高风险收益比的组合。

同时,在不断的投资实践中,他的投资体系也逐渐成熟和完善。他选择从中观出发,找到“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赛道”,结合自下而上甄选成长性好的优质公司,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

2

投资特征

偏爱科技创新、降低换手率、长期风格稳定

这样的投资方法,落实在他的投资组合之中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

组合特征:行业均衡,个股适度集中,换手率逐年降低

从方法论看,陈启明是以选股为主,并具备一定组合思维的均衡派选手。

通常来说,个股型选手由于对公司要求高、跟踪深入,持仓贵精不贵多。而组合型选手的持仓则相对分散,多元化布局降低组合的相关性。

基于对风险控制的重视,他会有意识地做行业均衡,平衡资产的相关性风险。此外,随着管理经验的丰富,和投资框架的日趋稳定,他的换手率自2016年之后呈现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低换手是典型的选股型选手的特征,从陈启明的投资方法论出发,他有意的摒弃过度交易,相信时间的力量,通过陪伴企业成长来获取长期收益。

2

能力圈:管理经验丰富,行业宽度较广,偏爱大科技

从2005年入行,陈启明做了九年的行业研究员,加上七年的基金经理。长期的投研生涯使得他对绝大部分的行业都不陌生。

较广的行业宽度,也为他的“中观选赛道,自下而上选股“的方法论,提供了底层支撑。

成长是陈启明投资中的关键词,但他所定义的成长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比如他对于金融地产、消费、医药、TMT、制造、周期六大板块均有涉猎。强成长属性且政策鼓励的科技创新赛道是他更为偏爱的方向。同时,过往在化工、农业、金融上的研究经历,也使他能够在“老本行“周期板块中常有较好的把握。

3

长期风格稳定

在陈启明的管理期间,市场经历过2015年的小盘股和互联网公司备受热捧,2016年以来的蓝筹股价值回归,2021年春节前的大盘风格极致表现,以及此后中小盘成长风格再次占优。他的组合始终暴露在中小盘成长风格中,行业特征也整体上保持在科技板块上,长期风格稳定。

总结一下,兼顾组合与选股、偏爱科技成长、长期风格稳定,形成陈启明过往风格和能力圈上的三大特点。

3

选股关键词

基本面研究、性价比、长期主义

我们再来看选股。

通常来说,基金经理们选股都会兼顾量化和定性。比如先通过财务指标进行初筛,重点关注ROIC、ROE、周转率、资本结构、增长质量等评估质量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再对企业进行定性研究,包括企业文化、护城河、竞争格局、对上下游的溢价能力等等。

拥有会计专业的学术背景和15年的投研经验,这样的基本面研究对陈启明来说,是日复一日的基本操作。能够基于对行业的理解和对个股自下而上的把握,双向地寻找投资机会。

在投资决策中,他的特点在于重视性价比、持股有定力。

事实上,这也是他投资理念的延伸。换句话说,他的选股目标同样是定位于:在尽可能低的风险下,力争获得长期稳健的年化收益。而一旦买入,能够长期持有,依靠企业成长来兑现投资目标。

4

尾声

站在2022年的伊始,陈启明再次做了一个回顾。

“我观察我这七八年的投资,有很明显的阶段性的顺境和逆境。我觉得进步的地方在于说我逆境的时候,比以前更从容一些。2021年对我来说,算是一个逆境。其实2020年四季度的时候,就真的觉得很难选股了。但是2021年从结果来看,我还是很感恩的。“

这一次的“逆境”始于2020年。经历了新冠疫情冲击后,全球流动性宽裕再次将市场推向一个高潮。进入四季度,看着一路上涨的股价,不断突破历史高位的估值,一片欢歌背后,陈启明却感受到了潜在的危机。

以他对性价比的重视,这就像是2018年底的一个极致的反面:从“遍地是黄金“,变成了遍地难以下手。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陈启明的整个投资方法论,没有复杂的框架,也没有独特的策略。只有沿着他这一路的投资轨迹,才能看到组合业绩长期稳定背后的秘密,就是坚持与相信。

坚持成长赛道,坚持组合均衡,坚持长期主义;

相信投资常识,相信均值回归,相信自己的投资体系。

展望2022年,陈启明并不悲观。经过了一年的调整,他已经能够看到更多具备性价比的投资机会。我们也祝愿这位老将,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继续为持有人带来较好的持有体验。

本文节选自《猫头鹰研究院》,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