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募基金调查报告:ETF成年度明星,业绩分化成市场焦点

发布时间: 2022-02-22 13:58:56 来源: 经济观察报

2021年公募行业迎来快速发展背后,基金业绩两极分化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展望明年,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才是接下来的硬道理。

作者:周一帆

封图:图虫创意

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走向纵深,北京证券交易所横空出世,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打开的新局面之下,公募基金也在持续跑出发展“加速度”。

统计显示,截至12月31日,全年新发基金规模达2.98万亿元,逼近3万亿元,年内新成立基金总数为1889只,达到历史新高。特别是,ETF募集数量和份额均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按成立日期统计,全年新增ETF数量278个,募集基金份额超过1905亿份。

不仅如此,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为25.32万亿元,相较2020年末增长27.3%,达到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的历史最高值。

业内普遍认为,作为A股机构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并将在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明年,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戴明(化名)告诉记者,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才是接下来的硬道理。

“中小企业、高端制造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经济面临较大稳增长压力的背景下,中盘成长风格或因此受益。”他表示,“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个人倾向于做一些市值下沉或商业模式的下沉,在先进制造的非热门领域,去挖掘那些盈利有望发生非线性变化的优质企业,争取能获得一些个股层面的阿尔法。”

公募年度明星:ETF

值得关注的是,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连创新高的同时,今年行业内细分产品亦在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ETF领域。戴明全年总结下来一个字形容就是“快”。在他眼里,ETF被动投资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认可,2021年成为ETF发展大年。

截至12月31日,基金公司布局ETF热情高涨,年内新成立股票型ETF产品达260只,数量超过2019年和2020年两年总和的156只。而在规模上,年内新成立ETF份额合计达到1906.99亿份,同样刷新纪录,这一数据在2020年和2019年分别为1124.73亿份和1729.57亿份。

而随着ETF迅速扩容,此前全市场542只权益类ETF总管理规模也在11月22日时点达到10003.67亿元,正式突破万亿关口,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事件。

“权益ETF作为资本市场的可投资资产表达以及投资交易工具,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成长出现了快速成长。特别是最近三年,在多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出现了较好的财富效应,投资者也将权益ETF投资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权益ETF规模从2018年底的35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超万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在多项数据刷新纪录的同时,首批双创50ETF、首批恒生科技ETF、首批MSCI中国 A50互联互通ETF、首批增强型ETF等重磅创新产品亦陆续获批并发行上市,为海内外投资者布局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便捷的工具。

谈及ETF,戴明向记者坦言,今年行业内产品还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细,另一个则是卷。

“在细上,因主题型/行业性产品成为市场主流,热门板块的细分赛道基本都能有ETF覆盖。而在卷方面,行业的快速发展往往意味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今年很多同质化产品同期获批、同期发行、同期上市,各公司在销售渠道、资源投入方面比拼得很厉害。”戴明告诉记者。

对此,华夏基金也表示,由于国内部分资产管理机构看到了国内ETF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也都希望可以通过一到二只热点产品进入市场,所以加大了在ETF业务上的布局和投入,导致了权益ETF产品数量在过去几年增长迅速。而由于各家对新发指数看法相对趋于一致,容易同一指数多家相互竞争。

“对于同一标的指数ETF而言,ETF具备天然的龙头效应。即同一标的指数的ETF产品之间的竞争优势体现在流动性上。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ETF产品,其流动性也越好,而流动性越好的ETF产品,则越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认可,这个正反馈机制导致ETF产品容易呈现两级分化、强者恒强的态势。”华夏基金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

据记者了解,境外ETF产品一样呈现该特征,且比国内还要剧烈,每年都可以发现较多ETF退市。境外ETF管理人亦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美国前三大ETF管理人的市场份额超70%。大型ETF管理人利用其规模效应,能更好地控制运作成本、提高收入,从而有更多资源支持ETF的发展,包括为ETF提供流动性支持、投入系统建设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以及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等。

戴明强调,一个残酷现实的现实在于,ETF具有非常鲜明的先发优势和头部效应,特别是在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产品知名度高、流动性好、规模大,形成了良性循环。“相反,那些产品知名度低、流动性不佳的ETF,自然规模也越来越小,陷入恶性循环,这就是各家公司在产品运作初期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培育产品的原因。”他指出。

实际上,尽管权益类ETF总规模破万的里程碑可喜可贺,但另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年内股票ETF平均发行规模为6.62亿份,这一数据对比2020年仅约等于一半,对比2019年则正好为三分之一,可谓是“贫富悬殊”。

在突破行业“瓶颈”的方向上,戴明认为,基金公司应尽可能找到差异化方向,一方面是要在产品布局方面体现差异化,在一些细分领域去挖掘那些长期有生命力的指数,再去布局相应的产品,而不是人云亦云,再次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窠臼;另一方面是加大对老产品的营销管理,建立公司的特色优势,培育特色产品。

公募年内焦点:分化

正如炙手可热的ETF市场多项数据体现出来的两面性一样,2021年公募行业迎来快速发展背后,基金业绩两极分化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Wind数据显示,在成立满一年的4199只(A/C类分开计算,下同)主动权益类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在内)中,截至12月30日,共有293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取得正回报,占比约为七成。其中,8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收益率在50%以上,年内收益率超过80%的有8只,实现翻倍的基金仅两只。此外,124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年内收益为负数,占比接近30%,其中347只基金年内亏损超过10%。

从持仓类型来看,业绩居前的百亿基金,重仓板块多集中在光伏、锂电、新能源车等景气度较好的赛道,而表现欠佳的基金产品大都重仓了消费、医药等板块,一些配置港股的基金业绩表现也较为低迷。

数据对比上,根据天风证券对三季度基金经理持仓统计,若不剔除港股,头部基金经理配置比例相比全市场高出较多的行业有食品饮料、电子、体服务、传媒和交通运输等,而配置比例低较多的行业则为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电气设备、房地产等。

在华夏基金看来,市场结构性行情明显,热点快速轮动是导致今年公募基金业绩分化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戴明补充表示,首先,去年出现较多翻倍基的基础是因为市场行情普遍表现比较好,而今年的市场则呈现出结构分化的特征:新能源、周期等热门赛道在大多数时间里屡创新高,重仓这些板块的基金自然也水涨船高;相对应的,消费、地产等行业则跌跌不休,相关基金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其次,板块轮动加大了投资的难度。今年市场上很多板块都有机会,但机会的窗口期很短,投资难度较大,有的基金经理可能在追热点的过程中总会慢了一拍,步步踏错。“个人认为业绩分化将成为常态,特别是主动权益投资,与基金公司的平台实力、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息息相关,在获取阿尔法的过程中,差距自然就被拉开了。”他直言。

南方基金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实际上,2021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特征就是分化:大类资产上利率和商品价格分化、港股和人民币汇率分化。A股市场分化也非常明显,股票结构上价值和成长在3季度出现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分化、大小盘出现2014年以来最大的分化。

其进一步指出,2021年金融市场的极致分化,映射的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特征:数字化带动产业升级加速,产业加速升级使得产业内部不同公司的经营差异迅速拉大。叠加新冠疫情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策缺乏协调,疫情对各国内部不同产业的冲击迥异、进而导致各国国内的应对政策也都是结构性的有保有压。也就是说,疫情的冲击又进一步加剧了不同产业的分化进程。

“如果说2021是板块和行业之间的分化,那么明年很可能会在同一个行业的上中下游之间,在同一个赛道的不同细分领域之间,在同一个细分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都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差异。这对基金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要自上而下做行业比较和配置,也要自下而上挖掘个股的阿尔法。”问及市场的分化是否止于今年,戴明向记者强调。

而在南方基金看来,尽管2021年A股板块分化非常极致,但2022年应将有所收敛。历史上“稳信用+宽货币”的典型年份包括2012年和2019年,这两年市场风格也偏向均衡,价值/成长、大小盘均有表现机会。

公募龙头看2022

展望2022年的资本市场,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强调,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将对资管市场释放更大的重塑与再造能量。公募基金具备净值化管理优势,随着制度红利的进一步释放,有望成为大资管各细分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

与此同时,在博时精选混合基金经理冀楠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亦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从托底经济的决心和稳增长的信心来讲,明年的宏观和政策环境对权益市场仍是友好的。那么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概率目前判断不大,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就会存在。投资角度而言,明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无论高景气度资产还是高壁垒高确定性资产都完成了相对充分的定价,对于投资机会的把握要更加强调研究颗粒度的下沉。”冀楠向记者表示。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明年市场的判断因素上,盈利下行,剩余流动性上行,风险偏好平稳是三个主要方向。“2022年预计总体呈现震荡走势,主动基金仍有望获得高于其他类主流资产的年化收益;从收益贡献拆分来看,预计全A整体盈利增速在10%左右,但在总体景气下行背景下,预计市场部分行业估值会有所收缩;景气下行期的震荡市,我们建议把握成长主线:在明年二季度以后,景气-估值秩序匹配度上升,在较为宽松的剩余流动性配合下,成长与稳定成长风格将重新占优。行业上关注明年预计仍然高增、同时过去两年估值扩张相对有限的方向:新能源、军工、计算机、食品饮料、医药等。”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研一体化总监曾鹏也认为,“稳中求进”,是明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

“‘稳’要体现在守住未来5-10年影响中国发展的核心赛道,从渗透率角度看,光伏、电动车、半导体、军工等行业依然处在产业导入期,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会因为周期性波动而改变其长期发展态势;而‘进’体现在要在这些优质赛道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寻找‘创新中的创新’,例如储能、汽车电子、能源半导体等细分赛道,将获得双倍甚至数倍于主赛道的成长速度。”曾鹏称。

南方基金则称,具体到板块方面,目前市场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投资机会。第一种是以新能源车、半导体为主导的低碳板块和硬核科技板块。这些领域在长周期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但短期相关公司估值已经不低,因此需要积极挖掘新的投资标的、寻找扩散性机会。第二种是以消费医药为主导的稳定成长类板块,这些行业今年有较大调整,相关公司估值合理,已经可以做左侧布局。第三种是以金融、传统能源为主导的低估值板块,这些行业下行风险小,但是成长空间也不大,适合低风险的投资者获取一定的绝对收益。

而在港股方面,南方基金料2022年全球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将显著放缓,港股市场结构从分红主导到新经济主导,后市可关注两大机会。第一,低估值高股息类投资机会。在价值领域中要寻找公司盈利能力及资产价值没有明显下行风险的投资机会。第二,研发驱动的成长股投资机会。在成长领域中要寻找收入能够可持续成长且在成熟期有望获得可观利润的投资机会。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还告诉记者,2022年,波澜壮阔的权益投资大时代继续展开,更重要的是,随着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落地,“个人养老金”新时代也有望正式开启。公募基金制度透明、稳定、获取阿尔法能力强,在长期资产配置方面优势明显,有望在权益投资大时代勇立潮头,有能力担当养老金投资管理主力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黄金时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