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和现象

发布时间: 2022-02-19 12:59:02 来源: 市场资讯

校对:方杰锋

1955年,有参议员问格林厄姆“为什么价格会向价值回归”?格林厄姆不置可否,说“这正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神奇之处”。2018年,有人问芒格同样的问题。芒格说“价值投资者依靠逻辑买卖股票,而大众依靠现象买卖股票,当价值投资者逻辑推断的现象被大众观察到的时候,价格就向价值回归了”。

上述说法有点抽象,我用一个例子解析。假设现在是盛夏三伏天,我们开始买入冬装,而大众根据即时天气买入夏装、抛弃冬装,由于这个时候没人跟我们抢冬装,所以我们能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囤积冬装。过了六个月,天气变得寒冷,大众又根据天气抢购冬装,这个时候我们卖出冬装、买入夏装。低买高卖,大赚一笔。

在上述这个案例中,价值投资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基于两个前提。其一,逻辑是正确的,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由逻辑推导出来的现象能够被大众明显感知。上述的案例中,价值投资者借助了简单的季节原理,在夏天的时候推断出六个月后冬天来临、天气会变得寒冷。季节原理是逻辑,天气变化是现象,而这个现象是可以被明显感知的。其二,大众对于现象的反应不会改变。上述案例,大众在夏天由于热会买入夏装、抛弃冬装,而到了冬天由于冷会买入冬装、抛弃夏装。这个反应机制不能改变,如果人们到了冬天宁愿冻死都不愿意购置冬装,那价值投资者也不会成功。

在上述过程中,可能第一个环节还不是很难,依靠大量的研究和复盘是可获知、积累。关键是第二个环节:大众何时会对现象做反应?这就是市场先生的反复无常之处,也决定了价值投资者的煎熬和等待。市场的反应有时提前,有时滞后。当市场对某个领域密切关注时,反应往往超前,根本不用现象。比如2007年的资源股,只要有储量即可,无需开采;比如现在的宁德时代,盈利可以算到2060年;比如年初的茅台,大家会考虑提价后的盈利·· ·但另外一方面,如果市场冷遇一个领域,那即便出现诸多现象,也会迟迟不反应。比如2016年的工程机械,挖掘机数据持续好转,但市场一直认为无法持续,股价迟迟不反应;比如当前的银行,业绩已经加速三个季度,但股价毫无反应。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空头》中的次贷,迈克尔·巴里在2005年就开始做空次贷,当时连标准化的做空产品都没有,需要一家家和投行谈。巴里认为到2007年贷款重定价的时候,必然产生大量的违约,那时候就是次贷崩溃的时候。而他之所以这么早就做空,而不是等到2007年是因为到时候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价格了。他认为,相对于崩盘带来的收益,这两年的等待是非常值得的。可搞笑的是,2007年违约率如期提升,如果说2005年巴里只是基于逻辑和数据推导,到2007年就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了。可债券价格反而上涨,在违约率提升的基础上逆势上涨,评价机构也视而不见。这是非常荒谬的,但在当时确实短暂出现了。

最终,三一重工从2016年的底部起来涨了十倍;最终迈克尔·巴里一战封神!最终,大家的行为模式不会改变,只是过程会有诸多磨难。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投资,除了充分计算内涵价值外,还要设计逻辑—现象的验证机制,否则只是等待戈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