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观市·A股周刊】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1;银行间资金面较为充裕,呵护市场整体上行

发布时间: 2021-01-30 19:59:41 来源: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市场赚钱效应升温,风格却不断切换,抓住低吸潜伏的好时机!立即开户,踏准节奏,不错过下一波大行情

来源:平安基金微视界

本周回顾

本周市场震荡向上。本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会议肯定了海内外经济处于复苏进程中,但也指出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复苏斜率和高度可能受限。会议提出“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政策定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本周,沪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规征求意见,退市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既是对目前注册制的有力补充,也为注册制全面实行铺路。资金面上,本周央行全口径净投放5600亿元人民币,创近七个月单周新高,有利于缓解年末资金面偏紧,跨年资金预计相对平稳,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呵护市场整体上行。

本周上证综指上涨1.43%,深证成指上涨2.21%,中小板指上涨1.72%,创业板指上涨3.46%。行业表现:表现相对居前的是有色金属(7.05%),电气设备(6.59%),医药生物(4.25%);表现相对落后的是:纺织服装(-1.90%),通信(-1.19%),电子(-0.84%)。

数据来源:Wind;2020.12.14-2020.12.18

市场展望

当前对市场的判断:震荡向上。

1、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11月经济数据进一步验证经济复苏。其中出口高增拉动下的工业生产再超预期,制造业投资出现跳升,但消费低于预期,整体看四季度实际GDP同比有望超过6%。12月16-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反映明年政策收紧的节奏、力度可能比此前预期缓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当前形势判断:“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反映中央对内外部不确定性保持较强的忧患意识;

2)明年总体思路:“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等表述反映明年政策收紧的节奏、力度可能比此前预期缓和,对市场应是利好;

3)八项重点工作安排: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扩大内需位居前三;种子安全、反垄断、碳达峰碳中和是新任务;房地产调控仍坚持“房住不炒”,强调着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2、MLF获超额续作,货币政策退出节奏放缓。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5600亿元,银行间DR007持续低于2.2%的7天逆回购利率水平,反映银行间资金面较为充裕。12月15日,央行超预期大额投放9500亿元MLF,背后原因可能包括应对跨年流动性需求、银行结构性存款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央行继11月底意外投放MLF后再次超额续作,意味着短期内央行货币政策的退出节奏有所放缓,缓解了前期市场对货币政策过快退出的担忧。

3、美国疫情再创新高,外部因素有所升级。本周美国疫情再创新高,累计死亡人数突破30万。12月15日,选举人团投票确认拜登当选美国总统。12月18日,美国将中芯国际等数十家公司列入出口“黑名单”。

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

全球经济复苏是核心,不过由于货币政策维持中性,预计行情斜率将缓且时间更久、市场风格均衡配置。短期可关注受益于政策和风险偏好回升的科技板块(半导体、消费电子、云计算等),经济复苏、政策缓和、估值低位的周期板块(如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等)、金融(如银行、保险)板块。长期内应持续关注受益于双循环的大消费行业(顺周期的可选消费、盈利确定性强的食品饮料等)、国家战略支持的大科技行业,需精选业绩良好,估值合理的个股。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做保证,相关分析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相关意见和观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公司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任何担保。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