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再开人文之花:守望情怀十四年

发布时间: 2021-09-07 16:54:49 来源: 腾讯

京城二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红墙黄瓦是中轴线的标志色调,春的青葱与冬的洁白皆散落于此。穿梭在胡同间的新燕、什刹海湖畔飞舞的柳絮、雪后初晴的故宫、冰糖葫芦上的糖衣……每一幕都足以唤醒老北京人的一段记忆。

时光在沉淀过往的同时,也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生。当林立的高楼带来不同于红墙黄瓦的色彩,与传统情怀成功碰撞时,心灵一隅也在此孕育而生。

内城中常驻旧情怀

对老北京而言,地道、传统的故乡记忆属于二环。这里,从不缺故事。

曾几何时,晨钟和暮鼓是老北京人最熟悉的信号之一。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北京内城中轴线的最北端,鼓楼在南,钟楼在北。旧时,作为城市的报时中心,鼓楼每日一更和五更击鼓一次,然后撞钟。钟楼内那口铜钟,每天黄昏时鸣钟108响,翌日清晨再鸣钟一次。如今虽已没有了“晨钟”与“暮鼓”,站在相距百米的两楼之间,左右环顾,仍能看尽老北京的一天。

在以“晨钟暮鼓”为代表的京韵中,诸多“老字号”出世。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的同仁堂,时至今日已穿过了三个多世纪的风雨,“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店训仍坚守在每位同仁堂人的心中。而号称中国丝绸第一品牌的绸布店瑞蚨祥则坐落在前门大栅栏,这位北京“八大祥”之首依然吸引着众多来客的目光。老北京人心中的情怀,都藏在老字号的美名中了。

如果说,条条大路围成的二环是旧城的动脉,那么诸多胡同便可看成为老北京城带来活力的毛细血管。从外部来看,北京的胡同似乎都是灰墙灰瓦。而当真正走进胡同,走进那个年代的故事,就会找到不同的人间烟火气。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京城的上千条胡同大多离主街很近,却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这“闹中取静”的乐趣,身在其中才能明白。

从上空俯瞰,以东西向的长安街为轴,地坛与天坛遥遥相望。古时,这两处圣坛承载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真诚愿望。地坛与天坛,一个愿土地繁盛,一个愿天神庇佑。怀着敬畏之心踏足其中,古人信奉的“天圆地方”便可观察一二。

如今,时代的列车为京城带来了现代科技文明。集京城繁华的同时,老北京的情怀该何处安放?

天坛府讲述新故事

二环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车水马龙在这里集散。于内城游历一圈,便能观世上繁华十之八九。

身外越是繁华,心内更需宁静。当天坛府跨越十余载得以诞育,内城“出则观盛世,入便得休憩”的愿景终于落地。北望天坛,是蓝色琉璃瓦的明艳;南赏景泰,是珐琅器具的庄重;而在天坛府身侧,天坛祈年殿攒尖式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寸光点,都是旧城情怀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古香古色古韵与生活烟火气的交汇,体现了老北京城极为广阔的胸怀,更体现了天坛府的打造者——北京城建,对美好人居场景的追求。

深咖色与米黄色交汇的古典气味将天坛府包裹,石材立面勾勒出内城巨筑的独特线条。天坛府以中轴对称之势,屹立门庭,于繁华之巅,再造繁华。

繁华之外,闹中取静。以“云”字贯穿始终,天坛府成为京城“东富”的一枚重量级标签。大隐于朝、平步青云、行云流水、彩云追月、云淡风轻五道谧境之中,玉兰海棠花开满院,檐下花香氤氲;松柏竹林,装点门庭,尽显君子格调。新中式建筑宏伟严谨的精华被天坛府吸纳,江南园林的精巧别致也在此得以体现。

“面南而治,三朝五门”是《礼记》中对国之贵殿的记载,天坛府也沿用了这样的规制,匠著“三朝五门”,三重庭院之庄重皆在眼前。外有繁盛,中含睦邻,内存家风。

踱步家中,集数十年人居经验,北京城建打造7-10层低密社区。为满足改善家庭生活所需,天坛府匠造135到280平方米的奢华尺度,大采光、大视界从未缺席。无数次易样改版,上百次反复检验,为居住者量身定做独一无二的家。

满足旧情怀的同时,这里亦包容新科技。10大先进科技体系和12大智慧安防系统,天坛府倾力打造智慧家居、智慧社区,再叠加周边教育、医疗及商业配套,仅需百余步,尽享生活之美。

当二环上再育新盘,旧城情怀,今仍在矣。

文/齐悦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