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演讲 | 邱晓华:中国经济双循环与房地产

发布时间: 2022-04-06 16:54:1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阳光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再次应观点陈诗涛女士的邀请,来和大家交流汇报一下对当下中国经济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谈一谈刚才结束的两会。

这次会议是我们国家在顺利的度过2020年这样艰难的一年后举行的一次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我想几个关键词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

第一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纲要》,透过这篇6万多字的长篇纲要,我想我们能够从其中感觉到哪些是需要关心的。首先关注的第一句话就是立足发展新阶段,换句话说从今天开始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整个阶段更多是以所谓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愿望的这样一种新的需求的新阶段。

所以,在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我们面对的就是去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而“第二个百年目标”建立在一个核心的词上,就是所谓的“新阶段、新起点”。从2021年开始我们国家已经转到一个新的阶段了,和以往的阶段要说一点告别和再见的话了。

第二句关键词叫贯彻发展新理念。大家知道,发展新理念是十八大以后习主席提出来的,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理念。

在最近一段时期里面,其实新的发展理念又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大家也许注意到了,那就是“安全”。

国家把走向新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征程加了“安全”两个字,也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把“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协调好,所以如何准确的贯彻、全面的贯彻发展新理念是“十四五”开启之后的重要现代化建设征程上面最需要去实践的,就是把这个理念变成行动的东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再加上“安全”,可能就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需要去思考的几个关键的要点。

第三个关键词叫构建发展新格局。大家要清楚,就是双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要基点,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这样一个发展新格局。

这样一个关键词提来来,也就意味着“十四五”之后的中国经济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把发展的基点或者说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面来,要把中国大市场的优势、潜力发挥出来,这是我们面对外部比较比较复杂、外在的压力比较大的新形势下面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要求。

同样也是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至今感觉发展的成果还没有完全做到惠及绝大多数人的一个末点或者是一个薄弱环节,那是因为广大的农村人口,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人口他们的生活水准还远远没有跟上国家四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节奏。

因此,在未来要把这部分人的需求怎么更好的满足,要让他们也跟国家的进步相一致、相同的走向。

换句话说,就是要在第一个百年目标结果绝对贫困之后,在第二个百年目标要把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只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收入,有更高的财产,有更高的购买能力,他们才能发挥中自己的潜能,才能够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需要,没有足够的收入,没有足够的财富,没有足够的保障环境和条件谈不上美好生活的实现。

所以扩大内需从国内角度来说就是着眼于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内实际状况而言的。所以构建发展新格局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把有效投资的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当然双循环并不只是关起门来搞扩大内需,我们要看到有4亿多人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层,这部分人的生活水准的提升和满足既要国内市场,也要靠国际市场。

因此双循环它是在国外开放的同时来开发、开拓国内市场,这是一方面,这是对相对富裕的4亿多人来说我们也要通过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的密切来满足他们对更高水准的商品,更高服务项目的需要。

同样,大家知道中国发展的短板除了科技领域之外,我们在最基本的原材料、能源方面也还存在着供给的瓶颈,因此双循环要在开放中来进行,也就是我们要通过国内市场的开拓来打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进口更多的东西来促进国内的发展。

过去我们是要出口更多的东西来促进国家的发展,未来是要进口更多的东西来促进国家的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来协调好两大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

所以,构建发展新格局意味着今后的中国经济一方面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而另一方面打开更大的国门与世界保持更密切的联系同样是基本的国策,不会放弃。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十四五”中间很重要的几句话,当然还有一句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管站在立足于新的起点、新的阶段还是贯彻新的理念,还是构建新的格局,归根结底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两会中间几个主要的关键词。

当然从发展指标体系来说还有五个关键点:

1、经济发展;

2、创新驱动;

3、绿色环保;

4、民生福祉;

5、安全保障。

其实大家看看这五个纬度,就是整个“十四五”和2035年中间提出的五个纬度(发展、创新、绿色、民生、安全),这五个纬度概括了未来十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方面。

而其中我想第一个经济发展不言而喻,我们前面讲了,是在新的阶段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所以“十四五”没有把速度放在规划里面来,但是它又隐含着必要的速度。

“十四五”只提了要把经济保持在合理的区间,要根据每年的情况视情提出年度的增长目标,不像过去“十三五”提了6%-6.5%,“十四五”就没提了,大家没提并不是不需要,而是它在很多方面都隐含着,尤其在2035年的远景目标里面明确提出我们要建成中等发达的国家,明确提出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一番,所以其实背后也有速度的要求,只是没有像以往五年那样。

这主要是考虑到“十四五”是建立在2020年这样一个很不正常、也很不平凡的一年的基础上面。去年2.3%的经济增长,你说经济国家提6%以上?没办法提具体的指标,它只能提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今年假定实现了8%以上,那明年提多少?肯定不能提明年比8%高,明年可能会提6%或者5.5%,这都有可能。

所以,这都是基于这一两年中国经济和国际环境很不正常,所以它没办法确定一个正确的指标,而是留待每一年来确定。关键我们要理解五个纬度里面的另外三个。

第一个就是创新驱动,整个国家未来创新驱动,包括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理念观念的创新都是极为重要的元素。

我们在未来要把这个作为推动中国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来培养和释放,创新驱动作为最重要的动力,而不是靠简单的消耗,因此要实行新型举国体制来突破在创新领域里面存在的各种短板,包括科学技术里面的、体制机制的,包括整个国家运行中的一些所谓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一些短板。

第二个最重要的就是绿色发展,也就是绿色环保这样一个纬度。在整个国家约束性指标八个中间,有五个是跟绿色环保有关的,因此绿色经济在未来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至少是一个百万亿级的蛋糕,是亟待去开发和把它变为现实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领域。

企业家们一定要关注,怎么在绿色生活、绿色生产两条线上去把握住国家发展的前景的方向,因为最高领导人已经向世界承诺,2030碳达标、2060年碳中和,这两个重要的指标将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一个约束条件。所以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技术这一系列新的领域将构成未来国家产业体系和经济升级转型的很重要的方面,大家要抱以更多的关注度。

第三个关键点那就是民生福祉。在20个主要指标中间有7个涉及到民生领域,因为前面我讲了,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未来围绕着民生领域里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制度建设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等,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关键指标怎么保障和落实,都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所以我想“十四五”或者两会,大家把这些关键词记住了大致就把握住了未来我们国家前进的方向,也抓住了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当然这是两会。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香港选举法的完善,主要强调了把国家“港人治港”这一条完善为“爱国者治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调整,现在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海内外都在为这一点展开讨论。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个觉得国家把“爱国者”作为一个标准是理所当然的,任何国家都如此。你说一个领导人不爱地方,不爱这个国家就当不上领导人,这本来是没有歧异,没有争议的事情,但是由于这些年来各方面的误导和误解,使得最原始、最朴实的一个要求成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其实是不对的,这是我想和大家汇报的第一个。

第二个谈谈2021。

今年的中国经济会怎么样?我想三个纬度:

第1是政治年,因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会与政治息息相关,而这个政治是什么?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所以围绕着迎接党的一百周年,围绕着为一百周年献礼,怎么更好的发展经济,更好的保持社会的和谐,所有的政策都是基于这一点而展开的。

因此在政治年份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过于悲观,因为中国是一个最讲政治的一个国度,只要有这样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各项经济工作只会向好,不会向坏,这是第一点——政治年。

第2又是一个复杂年。大家知道2021年中国发展的环境还是很复杂、很困难的。说起复杂是因为困扰我们的新冠肺炎疫情阴影还没有消除,尽管我们看到了疫苗带来了光明,但是这个诡异的病毒时刻在困扰着世界,也在困扰着我们。所以疫情很有可能会成为干扰2021年的一个因素。

说起复杂,外部环境,中美关系,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他们对对一个正在快速进步的中国如何去看待,能不能接受,对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政策能不能理解,这成为中国在今年乃至今后发展中遭遇的一个不确定性的因素。

中美关系是这中间重中之重的重中之重,特朗普把中国挤到了墙角,但是我们站稳了脚跟,没有趴下。特朗普由于新冠疫情被挤到了台下,拜登上了台,本来我们是认为拜登总比特朗普要更好一点,表面看也确实会更好一点,大家知道除夕两国领导人通话,这不是随意的,这是拜登特意选择的,向中国表达一种友好,表达一种祝福,知道春节在中国人眼中非常重要。

但是在行动上大家看到的是拜登上台之后并没有完全改变特朗普所做的一切,所以中美关系依然是中国未来最不确定的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因素,这是第2点。

第3点规划的起步之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开好局、起好步理所当然,也成为政府的诉求和社会的期待。

因此综合上述三点,2021年的中国经济总体上是有利的大于不利的,目前来看这三条至少两条是有利的,一条不利的,但是2比1大,所以今年中国经济一季度会超乎寻常的高增长,因为去年是下降6.8%,今年一季度大概是18-19%,二季度会逐步向10%左右的区间回落,三季度会逐步的向8%左右区间回落,四季度会逐步向6%左右区间回落,全年可能是8-9%之间,这是假定按照常态运行的结果,今年中国经济比去年2.3%的增长要快2倍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不要因为8%-9%的高增长就认为中国再次进入了高速增长的轨道,错了,因为这是建立在去年2.3%的基础上,平均下来也就是5%-6%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区间,所以只是回到了正常增长的区间,明年估计也就再次回到5%-6%之间运行的轨道,这是中国经济的2021年。

说地产之前,我觉得2021年还要提醒一句话,叫做“警惕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2021年我们在经济工作中要注意的一点。除了疫情、中美,我觉得在经济体系里面要注意一下通货膨胀,因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看到了结构性通胀在逐步显现的苗头。

第一是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大幅度的上涨;第二是去年一度处于低位的能源产品的价格也在大幅度的上涨,所以上游产品涨价给企业,给政策都带来了压力,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而另一个方面食品类的价格,固然有猪肉价格会相对平缓,但是食品类中间的粮食价格需要格外的关注,这就是我想补充的2021年还是要把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作为一个因素,因为它会影响到政策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人们经济行为预期的改变。

目前来看全球膨胀预期,先进国家纷纷在出台加息的政策,这就是一个信号,我们要注意。

最后回到房地产,房地产去年新冠疫情方面其实出现了一股暖流,尽管一度受影响,但是后面出现了一股暖流,那就是一线城市都表现出比较活跃的趋势。这个趋势会不会延续?目前来看很难延续,因为针对这股暖流一线城市采取了很多调控的措施,针对这股暖流国家又再次收紧了有关房地产的一些政策,就是三条红线+资金集中管理,这两条应该说从资金的源头上面对地产市场带来了极为严峻的一个约束,这是我们要看到的。

但是我想和大家说的,尽管如此,当我们前面说到构建发展新格局,当我们说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看到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说它是支柱产业,因为过去是说过的,但现在我们不能这么说,但是我想它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一方面城市化进程还在路上,必然催生大量的刚性的住宅需求。另一方面老百姓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考验之后,越来越感受到没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健康安全得不到保证。

因此近期我们看到了对住房的需求其实是在逐步的释放,所以从国家层面来看,它反对的是大起大落,追求的是平稳增长,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2021年的房地产市场增长的韧性还是十足,估计还是在各个产业板块里面依然还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增长的板块。至于国家的政策,我想请大家更多关注两点:

第1点是城市旧房、老房的改造政策。国家已经把过去的经济适用房、保障房统统归到这个领域里面来了,因此将近20万个小区的改造,这个领域应当说是投资者应当去抓住的一个机会,这是第一个政策。

第2个是国家提出租赁房建设。租赁房建设我觉得更多还是要着眼于怎么更便捷、怎么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因此它需要有一套租赁房市场制度等相关环境的建设。

不管怎么说,今后的房地产第一要跟着人来跑,有人气的地方大家可以大胆放心的去投资。第二要跟着经济的景气来跑,没有景气度的地方大家千万不要去投资,千万不要去那里买房,经济的景气决定这个地方的财政,也决定这个地方的就业,所以景气度高低是房地产市场能不能有前景的又一个因素。

第三要根据宜租宜居宜住的生态环境来跑,那些环境不好,生态不好,不宜居的地方请大家小心,因为未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第一是相对平稳的市场,第二是差异化的市场,因此差异化就表现在人气、景气度和生态三个要素。

借此机会,也祝愿大家在2021年取得更好的发展,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