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高调“炮轰”:买110平到手不到60平,再见了公摊面积?

发布时间: 2022-02-17 19:52:09 来源: 新浪

新功能,大家可以体验一哈~

哈喽大家好,我是血拼哥!

大家发现没,现在的房子盖的是越来越大,动辄100平以上,结果几百万花出去,住进去反而觉得还没自家小时候七八十平的房子舒坦...

有业主爆料:

其购买的是110平米的房子,实际使用面积不足60平米,三个卧室更是小的可怜,最大的卧室实际使用面积都不足9平米,其余两个卧室就更小了,分别是8.08平米、6.70平米。最大卧室放个1.8m的床基本就没什么空间了,其余两个卧室只能放单人床。”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还有业主晒出自己的买房合同:

该房屋建筑面积为143.89平米,其中套内建筑面积为98.32平米,公用分摊建筑面积为45.57平米。那么,按照这个数值比例来计算的话,得房率大概在68.3%。

但当她去收房时,发现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只有76平米左右,得房率大概53%。“最大卧室只有9平米多,放1.5米的床,夫妻俩生孩子,婴儿在哪住?次卧放1.2米的床,父母健在,才60多岁,俩老人也睡不下。儿童房,放个0.8米的床,衣柜、学习桌都没地方放。我是刚需购房者,现在这套房子真的满足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需要。

真就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这并不是个例,在网上随随便便一搜得房率/公摊面积,每个过来人都可以开一场吐槽大会。

网友投诉↓

KFS:说得好,下次不许再说了↓

流下的辛酸泪从青岛维多利亚直接流入香港维多利亚↓

看完直呼某些开发商真讲究,本来可以直接抢钱,现在还送一套房子。

而就在前几天,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就发文《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剑指公摊面积不合理:

如果购房合同上不注明得房率、套内面积等详尽数据,老百姓购买期房很大程度上如同开盲盒,撞运气。公摊面积背后利益空间巨大,容易滋生诸多弊病。当前亟须将取消公摊面积纳入规划中。

随后的2月12日,新华社也对该文进行了转发,文章认为取消公摊面积要从源头上避免大量矛盾和纠纷,可以探索用套内面积替代建筑面积计价。

在房地产的小宇宙里,公摊面积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人神共愤”。

央媒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这么看来,

难道取消公摊真的要梦想成真了???

我们为什么这么讨厌公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下公摊面积是什么。

大家买房时候都是按建筑面积购买的,但实际上建筑面积包含两个部分:

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

所谓套内面积,就是你实际居住的面积;

而公摊面积,就是整个大楼的公共区域加起来,再分摊到每户头上的面积。

包括但不限于楼梯、过道、大堂、电梯井、管道井、地下室、设备间、变电室、垃圾通道甚至小区警卫室、物业管理用房等等。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你和你的邻居都掏了钱,却不属于任何一家的那部分。

目前来看,我国在公摊面积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控制在哪个区间范围内,但行业内仍然有着不成文的规矩。一般来说:

1、多楼层的住房(7层以下的住宅):7%-12%。

2、小高层的住房(7-11层左右的住宅):10%-16%。

3、高楼层的住房(12-33层的住宅):14%-24%。

4、别墅类型的住宅(包括地下楼层在内的3层楼房):1%-8%。

也就是说,通常来讲高层的得房率应该在75%以上,小高层在84%以上,洋房在88%以上才是正常操作,大家可以自行比对下自己买房的得房率..

当然,公共区域确实用到了,考虑到开发商盖楼也有成本,也需要盈利,完全不付费也不现实。

但这真不是“割韭菜”的借口啊!

归根结底,公摊面积让人忍无可忍的,是以下三点:

一是公摊面积怎么摊,没有明确标准。

目前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

等于说开发商说是多少,就是多少。

这就留给了开发商一些“弹性空间”。

在新楼盘入市之前,是需要专业的测绘公司实地测量面积,并出示测绘报告的。

但如果开发商和测绘公司“老熟人”了,那么就会产生各种骚操作:

比如把绿化带、售楼处、底商等偷偷加在公摊面积里面(严格意义上是违规行为),然后再让全体业主“均摊”。反正和套内面积单价是一样的,收取的物业费也是一样的。

举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